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足浅表皮肤真菌感染,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,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:
水疱型:
多见于手足多汗者。
表现为从指尖或足趾间的水疱,可散在或融合成片。
瘙痒明显,容易破溃,可继发细菌感染。
水疱型也可见于手足潮湿者,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,可融合成大疱,反复发作,伴有明显的瘙痒和疼痛。
鳞屑角化型:
好发于掌跖部及足跟。
表现为片状的皮肤增厚、脱屑、粗糙。
冬季容易出现皲裂,甚至出血,伴有疼痛感。
一般不会有明显瘙痒,但容易发生细菌感染。
过度角化型则表现为皮肤过度角化,粗糙无汗,冬季可发生溃烂。
浸渍糜烂型:
多见于手足多汗者。
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,表面松软,露出潮红的糜烂面,并伴有裂隙。
有明显的瘙痒,容易继发感染,伴有臭味。
指间糜烂类型以趾间多见,好发于三、四趾间,剥去表皮后,会出现潮红、糜烂面。
丘疹鳞屑型:
足跖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,呈弧形或环状,附着在皮损边缘。
真菌繁殖活跃时,会出现红斑、丘疹。
伴有痒感,这类比较常见。
体癣类型:
以丘疹、鳞屑型、水疱型发展到足背,边缘呈弧形或环状。
常与足跖皮损或足底皮损相毗连,也可融合成环状。
与真体癣并不相同,为体癣与足癣同时发生,剧痒,夏季比较常见。
手足癣一般通过接触传播,所以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,不要与他人共用鞋袜、拖鞋、毛巾等,以免造成交叉感染。另外,患病期间避免搔抓,以免传播给其他皮肤癣菌。
以上类型是基于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分类,如有相关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。